保护清明文化需要更多智慧和担当

发表时间:2022-03-25 16:48 来源:新津文明网 责任编辑:新津区文明办

       民政部21日召开2022年清明节祭扫工作电视电话会议,要求各级民政部门和殡葬服务机构坚决落实分区分级差异化精准防控要求,抓紧制定与当地疫情防控相适应的祭扫服务政策措施,严禁“一刀切”、简单化,既要避免出现聚集性疫情和规模性反弹,又要努力满足群众的祭扫需求。(3月21日 新华社) 

  祭扫和踏青,这是清明节最重要的两大传统,尤其是祭扫活动,更是国人千年不变的永恒主题。每到清明,人们跨越千山万水、不辞辛劳返乡祭祖,在慎终追远中慰藉乡愁、寄托哀思,这种自发的富有集体仪式感的行为,已经在国人心中流淌了数千年。 

  随着移风易俗工作的不断推进,清明祭扫的形式也正在悄然发生变化。以往烧纸钱、放鞭炮、攀比铺张等现象变少了,人们正被文明、低碳环保的绿色祭祀理念所引导。但是近年来,疫情防控工作日益常态化,各地根据疫情防控需要也出台了少聚集、不扎堆、减少人员流动等相关规定。但是也有部分地方进行简单操作,实行“一刀切”政策,直接取消清明祭扫活动。 

  “一刀切”取消清明祭扫活动危害不小。其一,“一刀切”是一种懒政行为,不想办法纾解,反而简单粗暴实以严堵,这会让党和政府的形象受损;其二,清明节不能到先辈们的墓地走一走、看一看、拜一拜,人们的哀思便无处寄托,这会伤害人民群众的朴素情感和基本心理需求;其三,传统节日得以发展的重要方式就是要通过某种载体来延续,比如风物、习俗等,但当这些载体统统消失时,传统节日也会式微。 

  扫墓祭祖是清明传统节日的内核,也是国人的重要文化基因。慎终追远、缅怀故人、寄托哀思,在这个节日,我们可以放声痛哭,可以把一年的情绪尽情发泄出来。“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这句广为流传的诗句,早已成为清明节的最好注脚。正是这样一个充满人情味儿的节日,让我们的民族变得有温度、有情怀,而且它也是民族文化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重要特征。 

  保护我们的文化,敬畏我们的传统,需要更多智慧和担当。尽管当前疫情防控形势严峻,但各地也要做到因地制宜,把相关工作做细、做实、做准。一方面,要加强管理和引导,让人们合理安排祭扫时间,文明行车、错峰祭扫;另一方面,要与时俱进创新形式,比如开通网上祭祀、鲜花祭扫、植树祭奠等形式,满足不同群体的多元祭扫需求。 

  清明祭扫和疫情防控并不冲突,只要本着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多些智慧和担当,方法得当、措施有力,就会让我们的心灵得以安放,让我的传统得以延续。(新津区评论员:辛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