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米距离”是“爱的距离”
如今,疫情防控进入关键时期,关于“一米线”的倡议和举措越来越实。在北京朝阳区域内的公交车站、商务楼宇、商场超市、办事大厅、医院、餐馆等人员密集地区均施划了“一米线”,并在显著位置张贴“一米线”相关的通知和海报,倡导大家“保持一米安全距离”,共同筑起疫情防控的安全线。(《北京日报》2月22日)
近日,为了保持安全距离,很多地方纷纷在公共场所设置了“一米线”。于是,关于“一米线”的讨论也在不断发酵。
有持反对意见,认为 “一米线”浪费了大量的空间,距人于千里之外,阻隔了人情。在用地紧张的当下,猛一声,这种观点颇有几分道理,但经不起细细的推敲。
一方面,特殊时期划定“一米线”,这是非常规之举。一边是要面临空间的紧张和人际关系的淡化,另一边是来势汹汹危机生命健康的瘟疫,孰轻孰重,一见便知。“两害相权取其轻”,故在特殊时期设置“一米线”更合理科学,也更富有人性化。
另一方面,“一米线”其实一直都存在于我们身边。不划线,并不意味着没有这条线。瘟疫传播以来,党和政府一直呼吁人与人要保持距离,而且一个多月以来,保持两米之外交谈成为一种共识。无论乘坐交通工具,还是办公,我们都尽量保持了足够的安全距离。所以,“一米线”已经深入人心。
“一米距离”是“爱的距离”。 “一米线”隔断的不是人情,而是病毒。众说周知,飞沫是病毒传播的主要途径,如果人们靠得太近,很容易交叉感染。而建立“一米线”,就可以有效阻断病毒传播途径,大大降低感染概率。所以,与其说“一米线”是一条冰冷的“隔离线”,不如说它是一条充满人情味儿的“爱心线”。
希望有条件的地方,可以探索“一米线”的常态化。如银行、机场、办税大厅等场所,“一米线”是常设线,主要是为了保持安全和秩序。经此一役,个别有条件公共场所,也不妨常设“一米线”,一则可以保证工作人员不受打扰,提高办事效率,二是可以维持秩序,减少插队等行为。
关乎生命健康,关乎社会秩序,任何距离不是问题。(新津评论员 辛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