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志愿之光照亮成长之路
近年来,市教育局着眼志愿服务常态化,组织志愿服务队伍积极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通过“固定集中服务周”“建评价机制”,将志愿服务纳入了育才全过程。成立了全市教育系统志愿服务总队,建立机关、教师、大学生、中学生、小学生五个志愿服务大队,开展扶贫济困、文明风尚普及、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等活动。(4月23日《成都日报》)
成都市把志愿服务纳入育才全过程,搭建了全方位、多阶段、立体式的志愿服务育才体系,把志愿服务融入日常、化作经常,让志愿之光照亮学子的成长之路。
奉献精神是成长不可或缺的养分。如今,有不少青少年在父母身边骄纵惯了,养成了只知索取、不知分享的习惯,在生活中缺乏集体意识,奉献意愿不强。而志愿服务正是践行奉献精神的重要途径,可以培养讲奉献、有担当、挑重担、顾大局精神品格。因此,将志愿服务纳入青少年成长全过程,有利于为他们补足奉献精神之钙,培育德才兼备的栋梁之材。
将机关、教师纳入队伍具有强烈的示范性。常言道:“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机关、教师和学生一起做志愿者,一起参加实践,一起奉献社会,可以起到积极正面的“传道”示范作用。让学生们看到:在志愿服务面前,人人都是平等的;让学生们感受:做志愿服务工作,人人都是争先的;讲奉献精神,人人都是自愿的。在示范引领作用下,形成“志愿服务是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的认知,从而让奉献精神扎根到每个学子心里。
当然,学生参与志愿服务要掌握好“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分寸感。其一,学生的主业是学知识,我们志愿服务活动要适度适量,不可过多占用学习时间,更不可为了完成任务而演变成一种新负担;其二,志愿服务活动要高质有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制定科学合理的志愿服务规划,让他们参与真正有意义的课外活动,切实能在志愿服务中有获得感,有助于成长;其三,评价机制要落实到位,既要对学生的志愿服务建档立卡,推动全过程全透明可追溯,又要做好志愿服务的考核运用工作,比如在考试、评优评先、升学就业等方面适度予以倾斜。
有一分热,便发一分光,志愿服务是微光成炬的过程,是文明进步的推动力量,把志愿服务纳入育才全过程,让学子们见证、参与、亲历、感受城市变美、社会向上的发展变化,从而培养心系社会、乐于奉献的担当,激发渴望建功立业的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