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春晚”为乡村“铸魂”

发表时间:2023-03-23 14:44 来源:新津文明网 责任编辑:辛瑾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推进乡村文化振兴,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鼓励和引导各地“村晚”常态化开展,按照《“大地欢歌”全国乡村文化活动年工作方案》有关要求,文化和旅游部定于2023年开展“四季村晚”活动。(3月21日《光明日报》)

“四季春晚”活动主要分为四个阶段,即春季热启动、夏季大联欢、秋季庆丰收、冬季暖回顾。该活动鼓励有条件的农村,在农闲时组织村民开展自编自导、自演自赏的“村晚”。对于文化资源相对匮乏的广大农村来说,这无疑是一顿丰盛的精神大餐。

一直以来,相对于城市而言,乡村是文化发展的薄弱地带。一方面,乡村缺少文化传播者,文化载体也不够丰富;另一方面,城市的聚集效应,把有文化的人都吸引了过去,导致文化资源成为农村的稀缺资源。但乡村振兴,离不开文化开路,我们的普遍做法是:送文化下乡。比如每年开展的“三下乡”活动,很多地方也相应开展了送文化、法律、科技、政策等下乡,还有支农支教活动以及农家书屋等文化载体的建设,这些举措确实让农村的文化生活得到了丰富,文化水平大幅提升,让农民得到了实实在在好处。

但文化下乡这种“输血”模式普遍存在一个问题:对农村的需求把握不够精准。而且随着电视、网络的普及和发展,人们了解文化的渠道越来越多,对于送下来的文化项目渐渐失去兴趣。因此,必须要从内部深入挖掘,对当前的农村文化需求进行精准把脉,变“输血”为“造血”。“四季春晚”把主动权交给村民,让大家自编自演自赏,更能抓住本地区乃至本村的热点事、关心事,可以把节目演到人们的心坎上。

推行“四季春晚”活动要顺应农村节奏。“农闲”是关键,自愿是关键,千万别一厢情愿去推动,更不能因为办活动而误了农时,这就变成了形式主义,生搬硬套不是在给农村添彩,而是添堵,会好心办坏事。

“四节春晚”为乡村“铸魂”。近几十年,城市高速发展,人们纷纷到城市谋生活,留守老人和孩子多起来,很多村庄成了“空心村”,缺乏灵魂和生气。我们要以开展“四季春晚”为契机,组织群众、发动群众,创造村民喜闻乐见的娱乐节目,丰富留守者的精神生活,增加乡村的吸引力,让更多人回来投身乡村建设。

激发乡土文化的内生力,让文化雨露滋养干涸的大地,为乡村振兴注入精神动能,真正让乡村由外美到内,实现发展与时代同频共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