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 > 正文

成都加快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 让生活更美好

发表时间:2019-07-31 09:31 来源:成都文明网 责任编辑:

 “九天开出一成都,万户千门入画图”,这是1200多年前唐代诗人李白笔下“锦绣天府、理想家园”的大美意境,寄予了景城相融、人城和谐的美好期许。如今,正逐渐变成现实。

  2018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成都天府新区时,首次提出“公园城市”理念,作出“要突出公园城市特点,把生态价值考虑进去,努力打造新的增长极,建设内陆开放经济高地”的重要指示。

  自此,成都成为公园城市的“首提地”。一年多来,成都紧扣“公园城市”理念,探索构建和发展“公园城市”理论体系,高质量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当前,成都公园城市建设正全面展开,一幅美丽成都公园城市画卷正徐徐铺开。

  最近,成都公园城市建设有哪些进展?又有哪些新变化?一起去看看。

  “城市绿心”茁壮成长

  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丹景台景区预计国庆节开放

  远眺天府奥体城、三岔湖,近赏绿植、鲜花,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建设中的一举一动都备受关注。7月20日,成都市委十三届五次全会新闻发布会传来好消息,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丹景台景区将于今年国庆节对外开放。

  丹景台景区核心区位于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南段示范区的启动区内,地处高新区(空港新城)和简阳市交界区域,涉及高新区(空港新城)丹景乡与简阳市武庙乡,总面积约955亩。据悉,这是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第一个先导性、示范性、引领性项目,建设内容包括丹景台、丹景阁、丹景里及丹景亭四处特色功能性建筑及其周边区域的综合景观提升、游憩设施建设以及两条上山道路改造和沿线景观提升。

  据悉,丹景台景区建成后将成为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核心景点,在该景点能够同时远眺正在建设的天府国际机场、空港新城、简阳新城等“东进”主战场和正在发展的成都天府新区,同时将引领示范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的生态、绿色、低碳建设。

  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管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对丹景台景区核心区进行生态修复和景观营造,新增乡土适生树种,森林覆盖率将提升至85.7%。与此同时,“增绿增景”已成为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建设的重点工作之一,围绕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总体规划目标,统筹实施八大“增绿增景”行动。据统计,去年已完成“增绿增景”6.5万亩,今年还将增绿增景4万亩以上。

  根据《成都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增绿增景”行动方案(2018—2030年)》规划,到2020年,将新增森林面积11.5万亩,新增花卉彩林面积21.4万亩,森林覆盖率从现有的54%提高到60%。同时,国内首部城市森林公园保护立法《成都市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保护条例》已于6月1日正式生效实施。可以看到的是,这颗“城市绿心”正茁壮成长,按照规划,总面积1275平方公里的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建成后将是全球最大的城市森林公园。

  郫都

  聚焦生态价值多元转化 探索公园城市建设“郫都表达”

  沃野平畴,河渠纵横,绿树蓝天……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为郫都推进公园城市建设奠定了良好的生态基底。当前,郫都正以公园城市理念营城,坚持“景观化、景区化、可进入、可参与”价值转化定位,开发生态产品,创新转化路径,市场化推动提升生态资源附加值,积极探索生态价值转化的郫都路径和郫都经验。

  入夏以后,每当暮色降临,沱江河绿道、沙西绿道、清水河创客绿道变得热闹起来。随着郫都绿道串线成片,到绿道上纳凉、散步已经成为市民新选择。据悉,围绕美丽宜居公园城市建设要求,郫都区突出古蜀遗韵、亲水望山、创新创造的郫都特质,着力构建“一轴两环两带”开放式、多功能的绿道体系,计划到2020年建成三级绿道512.6公里。

  郫都区相关负责人介绍,郫都正创新融合延伸生态多元价值链,遵循“增绿惠民、营城聚人、筑景成势、引商兴业”转化路径,创新开展“生态+”融合发展模式研究,多元植入消费新场景,着力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美学、经济、人文、生活多元复合价值。

  与此同时,坚持生态优化与城市品质提升相结合,按照“先筑景后建城”理念,实施“增花添彩”等三大行动,加快香脂河湿地、望丛祠等公园湿地及特色商业街区、国际新消费应用场景建设。开展“小街区规制”,推动植绿亲水成为旧城更新的新标尺,提升城市功能品质,促进区域周边人居商业价值提升。

  此外,推动大地景观化、艺术化改造,加快以绿道为轴串联农业园区、特色镇、公园、林盘的步伐,展现“花田盛景”“古蜀雅韵”等主题,营造多元生态场景,让“整座城市成为一座大公园”。实施“绿色发展二十条”,发挥高校资源丰富优势,开展生态科普教育、暑期实践等活动,引导形成“生态建设没有局外人”的全民共识,放大生态的社会人文价值。

  新都·天府沸腾小镇

  高品质业态在这里沸腾 解锁“绿道+夜间”消费新场景

  在成都构建公园城市的进程中,不仅需要构建绿色、宜居、生态的基础环境,“绿”中淘“金”,探索生态价值向经济社会价值转换绿色发展路径同样重要。

  夜幕降临,泛着白雾的湖水边亮起了点点灯光,浓浓夜色中,游客在湖边吃着火锅听着音乐,火锅的麻辣鲜香与场景的休闲娱乐相交织,共同构筑了玛歌庄园“火锅+音乐+绿道”的绿道旅游新模式。

  位于新都区三河街道的天府沸腾小镇是成都热门的打卡景点,要问“它”有多火?据数据显示,目前小镇的日均人流量可达到4000人次,每逢周末或节假日,上万人前来“打卡”也不鲜见。

  而如果将时间线拉会3年前,天府沸腾小镇的变化同样让人吃惊,从杂草丛生的水洼变身为成都绿道经济的示范样本,“绿道+”的产业发展模式,为小镇发展按下了快捷键。

  “天府沸腾小镇最早呈现的项目是玛歌庄园陆派火锅。”玛歌庄园的相关负责人介绍,天府绿道从园中穿插而过,围绕五龙湖、格式火锅散步在亭台间、水面上、树梢上。每当夜幕降临,环湖打造的华丽灯光工程与夜间表演往往能吸引大批游客前来,围绕五龙湖晚上的火锅餐饮位,很多时候都、需要提前两三天预订,到了周末,排上200多号也属常事,与“沸腾小镇”之名非常契合。

  新都区三河街道的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天府沸腾小镇规划的8个项目已有6个项目建成运营,它们分别是玛歌庄园、漫花庄园、沸腾都火、音乐·百花谷、五龙·外滩、沸腾码头。在此之中,玛歌庄园、沸腾都火等4个项目已具备夜间消费的功能,同时,漫花庄园正在规划夜间灯光秀。

  据数据显示,2018年,天府沸腾小镇共接待游客800万人次以上,文化旅游综合收入3.84亿元以上。今年1- 6月,天府沸腾小镇接待游客人数已经超过500万人次。

  崇州竹艺村 以文创为魂

  三态互生构筑融合发展新局面

  如果说天府绿道是成都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的重要抓手,那么,拥有丰富美学价值、文化价值和生态价值的川西林盘,将厚植成都建设公园城市的生态本底,两者共同承载着“绿满蓉城、花重锦官、水润天府”的情愫。

  纵横交错的绿道串联其湿地、绿地、花园和林盘,生态之美,不仅仅在于秀丽的风光,更在于背后蕴藏的文化氛围。

  近年来,崇州积极探索“美丽宜居公园城市”乡村表达的发展路径,一批批各具特色的川西林盘由此出现,而竹艺村就是其中一张靓丽的名片。

  位于崇州道明镇的竹艺村,因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道明竹编而得名。在建设过程中,竹艺村坚持“不规划不设计、不设计不建设”理念,按照“梳、理、补、改、拆、通”六字诀理念,尊重原生态、原住民、原住房、原材料四项原则,邀请国内外知名设计机构参与建设“国际范、天府味、竹编韵”的新中式川西林盘。

  以中央美术学院驻四川成都传统工艺工作站为核心动能,竹艺村形成了“竹生态、竹生活、竹空间”的文旅产业生态圈,通过“文旅管家”运营乡村文化旅游,提高文旅服务品质,当地形成了“自然生态、产业业态、文化形态”三态互生的发展格局和“原住民、新村民、流动人口”联动发展的共营模式。2018年,竹艺村实现文旅收入1.2亿元,接待游客55万人次,入社农户人均增收5595元。(华西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