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大咖齐聚新津 对话千年宝墩文化
为更好打造宝墩文化IP,依托中国传统文化,丰富新津区委干部培训内容,提升干部工作能力,6月11日,第17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当天,“古蜀文明新发现”考察活动走进位于新津的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宝墩遗址考古工作站。
当天,四川大学、西南交通大学、西南民族大学、四川师范大学、四川省社科院、成都市委党校、成都大学、成都历史学会、成都市古都学会、成都市博物馆等相关单位的40多位专家学者齐聚新津,走上宝墩遗址城墙、走进“天府之根”宝墩遗址展馆,追溯4500年的古蜀宝墩文明,共研宝墩文化活化利用新路径。
本次活动旨在进一步充实新津宝墩文化,活化利用智库,共同商讨如何围绕宝墩文明,专题打造精品文化课程。
“宝墩古城这样的大型工程,展现了城市文明之光。想象一下,276万平方米的宝墩古城,需要多少人相互协作才能建成!从建造宝墩古城这样一座双重城市,所需要的组织协调能力、大型分工能力,可见当时古蜀已经进入国家形态,文明之光已经照亮成都平原。”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院长鲍成志说,“宝墩古城遗址是成都平原城市文明、稻作文明的起源地,是成都平原迈进文明门槛和长江上游文明起源的重要见证。”
座谈会现场气氛热烈,专家们各抒己见。何一民介绍,“古蜀文明新发现”系列考察活动还将走进三星堆遗址考古现场、新都马家战国木椁墓考古现场、彭州市竹瓦街遗址考古现场、汉代新都城考古现场,通过一系列考察活动逐步还原古蜀文明从涓涓溪流到江河汇流的发展历程。
据介绍,此前,新津区已建设完成中共中央党校图书和文化馆“成都古镇文化——宝墩文化”数据库项目。该项目分为“宝墩文化概览、综合理论研究、文化品牌塑造、遗址保护利用、考古挖掘成果”五大板块,设置三级栏目,共收集总词条3045条,其中文章1389条。
下一步,新津区将持续链接省市委党校、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专业机构,围绕“天府农博+乡村振兴”和“宝墩文明+天府文化”两大主题,共建师资智力库、实训基地库、科研课题库,优化课程体系设计,打造新津党校核心课程,形成特色发展品牌。(图/文 新津区文明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