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模刘庆中: 车床上“打磨”出来的大国工匠 精益求精成就“刀尖上的舞者”

发表时间:2025-06-26 15:11 来源:新津文明网 责任编辑:新津文明网

刘庆中,男,出生于1981年,中共党员,成都市新筑交通科技有限公司生产与保障中心大件机加班组长,四川省第十四届人大代表,工程构件事业部车工技师,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四川省劳动模范”、“成都工匠”等荣誉称号。

智能制造是新津的传统产业。在这片热土上,一位工匠用16年的坚守与创新,将古老的技艺与现代工业精神有机融合,成为新时代工匠精神的生动诠释者。他,成都市新筑交通科技有限公司生产与保障中心大件机加班组长。从初出茅庐到技术能手,从车间一线工人到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刘庆中以精益求精的技艺、勇于创新的精神和无私奉献的情怀,书写了一段不平凡的工匠传奇。

培育匠心 “门外汉”成“全才”

翻开刘庆中的履历表,可以清晰的看到一个技能工匠坚实的奋进足迹。他的“工匠生涯”起始于高中毕业后,没有考上大学的他需要找个谋生的差事。做什么呢?有人建议去工地,但工地太累,日晒雨淋,他不想。父母建议,要不学个手艺。好歹可以遮阳避雨。刘庆中听去了建议。确实,没有一门过硬的“手艺”,谋生都是困难。

为了学习一技之长,他先后来到老家崇州两家企业从事电脑雕刻、数控车工和数控铣工工作,开始没有老师教就自学,后来有了师傅就跟着师傅学,凭着一腔热血、务实求真、积极钻研的精神,一步一个脚印,在产品制造、工艺技改等方面做出了一定的成绩。

2008年,刘庆中来到公司以后,他深知自己在理论知识方面的不足,空闲时间总是一个人去书店查阅书籍,看到与自己工作相关的书籍,便毫不犹豫地买下来,积极学习机械、电气理论知识,提高自己的知识积累,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理论结合实践”,除了学习书本知识,他还通过工作实践,理解并融会贯通理论知识,通过理论知识来解释生产中遇到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知识就是生产力”,刘庆中既是机加班组长,也是一名工作在机加车间的普通工人。通过自身不断学习和刻苦钻研,不断地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工作中,不断地打磨自己的生产技艺,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终于使自己成长为掌握车、铣、钻、镗等全工种技术的全能型工匠,他以精湛的专业技能和严谨的工匠精神,成为行业内的技术标杆。

坚守匠心 “方寸”间找突破

创新力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作为“老员工”,刘庆中始终秉持创新精神,在繁重的生产任务及生产障碍前,他总是挺身而出,主动思考、积极实验,用创新的思维和行动解决一道道难题。

扎根生产一线,立足本职岗位,努力学习,任劳任怨,始终站在生产制造前沿,为新筑构件产业的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尤其是在技术攻关、团队建设方面,努力践行“团结协作、勤勉奋进、勇于奉献”的企业精神,一方面大胆开拓,不断创新,累计参与实施的工艺改革 20 多项,为公司生产缩短加工周期,节约加工成本做出了重要贡献。

生产技术工作最忌坐井观天和闭门造车,为了更好地提升自己的技术水平和生产效率,刘庆中非常重视与技术人员的交流和协作,经常和技术科的同事进行探讨,取长补短,为他的生产技改奠定了基础。他喜欢挑战难题,勇于技术攻关,参与了多个公司新产品的试制生产,如轨道用列车减震垫、低地板车结构件、桥检车零部件、大吨位橡胶支座模具、声屏障冲压模具等。

同时,他也积极参与常规产品的工艺改进和优化,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在一次大吨位橡胶支座模具加工时,由于交货时间紧,按照常规加工的话,所需原材料毛坯无法在工期之内到货,公司现有机床也无法完成所有工序的加工。正当大家一筹莫展时,他站出来结合自己长期加工橡胶支座模具的经验,大胆提出将中模进行拆分使用拼装结构,最终使中模加工效率提高几倍,大大缩短了加工周期,更节约了加工成本。这次技术改造,在公司内部得到广泛推广,并沿用至今。

在公司生产新产品轨道用列车减震垫、低地板车结构件、桥检车零部件、大吨位橡胶支座模具、声屏障冲压模具中,刘庆中克服种种技术难关,最终使产品试制成功。对常规产品进行工艺改进和优化,提高了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如:预应力连接体,批量大,工序繁多,劳动强度大,结合零件用途改变原有的铣床加工对刀具的依赖,设计出新工装使用锯床加工,加工时间由原来的每件100分钟减少到现在的30分钟,大大提高了效率,降低了刀具消耗,此加工工艺目前一直沿用,为公司节能降耗,间接提高了经济效益。据统计,他参与实施的改革共计20多项,创直接经济效益100多万元。

欲带王冠,必承其重。今天的成功,是他背后10余年来付出的艰辛与汗水。刘庆中勇于创新、善于创新,用实际行动树立起一面旗帜,在生产线上高高飘扬。

传承匠心 积极“传帮带”育桃李

平凡,是每个人的起点,但在平凡的岗位上刻苦钻研,不断提升自我、突破自我,就能走出不平凡的路。刘庆中用行动书写奋斗篇章,刻画了工匠的榜样引领作用。

同心山成玉,协力土成金。刘庆中除履行好本职工作外,始终关注团队成员的成长,常年参与师带徒活动,履行了他“把技术搞上去、搞踏实,再把这份技术教给更多的人,带领更多的一线职工为公司发展和产业辉煌创造出更大的价值。”的承诺。

对于车间新入职的职工,刘庆中积极推行先从思想上引导,再在工作中指导的“传帮带”模式,毫无保留地传授他的工作经验、工作方法和工作技巧,充分发挥了劳模载体的效果和示范作用,事有所行,方可所效。他经常利用班前、班后等业余时间,给班组成员讲解理论知识,并结合机床操作演练。同时,利用多种形式对班组成员进行岗位技能培训,极大地提高了班组成员的业务技能,使班组内部充满了团结拼搏奋发向上的氛围,为企业源源不断地提供技术人才。“目前已经带出了10多名徒弟。”刘庆中说。

作为成都市刘庆中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领衔人和车间班组长,刘庆中经常会通过班组每天早会、每周总结会,以及一些临时召集的生产讨论会传授自己的工作经验,分享自己看到的新技术,或是新学到的理论知识,然后大家一起讨论运用到生产工作中去的可能性和实施方法等。他鼓励青年工人积极参与讨论,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并乐于当一名“学生”,向年轻人虚心请教自己不太了解的新技术和新知识,再用自己丰富的经验帮助大家一起思考如何转化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这种互动式的讨论学习,让大家学习积极性非常高,慢慢都养成了喜欢学习,喜欢“新东西”的习惯,而且遇到问题都会主动去找刘庆中请教。

习近平总书记曾讲到,“伟大出自平凡,平凡造就伟大。只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不懈的奋斗精神,脚踏实地把每件平方的事做好,一切平凡的人都可以获得不平凡的人生,一切平方的工作都可以创造不平凡的成就。”迈步新时代,谱写新篇章。刘庆中谦虚地表示:我将始终牢记产业报国、产业强国的使命,时刻以工匠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敢为人先、攻坚克难、无私奉献,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彰显技能工匠的先锋模范作用,为建设新时代产业强国贡献自己热血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