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齐硬件短板 让阅读成为习惯

发表时间:2018-09-19 16:54 来源: 责任编辑:辛瑾

城区街头的“牧城书驿”、24小时开放的自助图书馆、遍布乡村的农家书屋……在江苏靖江,按照“政府推动、社会参与、全民共享”的原则,为这座新兴的滨江城市培育了浓厚的书香文脉。(614日 人民网)

有些事情,只要有适当的环境和浓厚的氛围,就会水到渠成,比如说阅读。在笔者看来,很多地方在推进全民阅读过程中遇到难题,大都是因为缺乏足够多的硬件设施,比如说,在城市要有足够多的书店,在农村要有足够多的农家书屋。没有这些硬件设施,实现全民阅读便无从谈起。

阅读习惯是一个后天培养的过程,或者说是一个慢慢滋养和熏陶的过程。长期生活在一种环境中,人们便会慢慢沾染上这种环境里的各种习惯,无论是好习惯,或者是坏习惯,都会慢慢进入我们的身体。阅读也是如此,比如家里有个书房的话,摆放在那里我们可能会觉得浪费,于是就会时不时地去读上几段,长期积累下来,阅读的兴趣可能就会被培养起来。

全民阅读活动实施十余年来,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在一些地方的情况仍然不容乐观。以笔者所在的乡镇为例,虽然全民阅读活动开展这么多年,但很多村子仍然没有建立起农家书屋,学校大概就是一个村子里唯一有书香气息的地方。缺乏阅读的硬件设施,这并不是我们乡镇的孤例,在很多地方都是如此。各地虽然重视读书,但对于读“闲书”并没有太大的兴趣,更多的关注在义务教育方面。

必须要把硬件的短板补起来。当人们闲暇无去处时,自然会通过各种方式打发时间,甚至会沾染陋习。可一旦有了去处,如书店、书屋、棋牌室等,人们便会偶尔的光顾,久而久之,无形中养成一种习惯。硬件条件不足影响了全民阅读的覆盖率,影响了人们阅读习惯的形成。因此,要在农村多建农家书屋,多普及农业知识、法律法规常识等内容;在城市多建图书馆、24小时书吧等,多提升市民的人文素养。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没有硬件支撑,阅读习惯的养成便无从谈起。各地在推进全民阅读过程中,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打到硬件基础,把短板补起来,才能让阅读的质量提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