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要正“三观”

发表时间:2018-09-14 16:50 来源: 责任编辑:辛瑾

如今,很多影视剧反映着年轻人的工作生活、精神世界,常常能引发他们的共鸣,获得较高的收视率。但有一些影视剧披着励志、缅怀青春的外衣,实际却三观不正,宣扬错误、消极的价值观念。对于靠流量明星和炒作宣传撑起来的、三观不正的影视剧,越来越多观众已经不愿买账。

“三观尽毁、节操尽碎”,这是很多人看完一部电影的感慨。确实如此,当下很多电影为了票房卖弄情怀,为了博取同情狠抓时代痛点,或让人大笑,或让人大哭,但哭笑之后却并不会引发观众思考。

电影是精神食粮,不能让观众饿肚子。一部伟大的电影总能带来启发,在你挫折、迷茫或者堕落的时候,电影让你发现生命中更重要的东西,让你在使命的感召下直面人生;在你站在高处、春风得意的时候,电影会让你保持冷静和理性。好的电影总有这样神奇的功能,或励志,或警醒,或指明方向,它是精神食粮。

贩卖情怀、制造空洞不该是电影的功能。“手撕鬼子”、“裤裆藏雷”等抗日神作,除了博眼球外,还有什么价值?制造鸡汤、打道德擦边球、崇尚颜值的爱情电影,除了贩卖情怀外,还有什么意义?这样的作品连垃圾食品都算不上,至少垃圾食品还能填饱肚子不是?这样的作品连一现的昙花都算不上,至少昙花还有瞬间的美丽不是?

传播正能量、弘扬真善美,永远是电影创作的主旋律。电影正“三观”不是强行植入高大上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而是润物细无声式的融合。《肖申克的救赎》之所以经典,是因为它对抗着不公和黑暗,向人们展示一条通向阳光的大道;《湄公河行动》之所以受欢迎,是因为它燃爆中带着主旋律的色调。我们不要心灵鸡汤式的直白说教,我们要的是不动声色的情感渲染。正能量不需要说出来,真善美不必刻意表达,恰到好处的嵌入,便会于无声处听惊雷。

撕掉励志、缅怀青春的外衣,摒弃颜值正义的挡箭牌,不要故弄玄虚的无病呻吟,投机取巧要诚意创作给让路,电影要有基本的艺术担当:正三观,提审美,传递积极向上的价值。